疑 龍 經
楊筠松 著
上 卷
尋龍何處最堪疑,尋得星峰卻是枝。
關峽從行并護托,矗矗旗槍左右隨。
干上星峰全不作,星峰龍法近虛辭。
與君少釋狐疑處,干上尋龍真可據。
干龍長遠去無窮,行到中間陽氣聚。
面前山水又可愛,身后護龍皆反背。
君如就此問疑龍,此是歇龍迎送隊。
譬如齊糧適千里,豈無頓宿分內外。
龍行長遠去茫茫,定有參隨部伍長。
凡有好山為干去,枝龍盡處有旗槍。
旗槍也是星峰作,園凈尖方更高卓。
就中尋穴穴卻無,干去未休枝早落。
枝龍身上也可裁,半是虛花半是胎。
若是虛花無朝應,若是結實護纏回。
護纏尚要觀疊數,一疊回來龍身顧。
莫便將為真實看,此是護龍葉交互。
三重五疊抱回來,此就枝龍身上做。
干龍猶自隨水出,護送迢迢不回棹。
正龍身上不生峰,有峰皆是枝葉送。
君如見此干龍身,的向干龍窮處認。
君如尋得干龍窮,二水交會穴受風。
風吹水動卻非穴,君尋到此是疑龍。
請君看水交纏處,水外有山來會聚。
翻身顧母顧祖宗,此是干龍轉身處。
婉轉回龍似掛鉤,未作穴時先作朝。
朝山皆是宗與祖,不拘千里遠迢迢。
穴前諸官皆拜揖,千源萬派皆朝入。
此是尋龍大法門,兩水夾來皆轉揖。
尋龍何處使人疑,尋得星峰卻是枝。
枝葉亂來無正穴,真龍到處是疑非。
只緣不識兩邊護,卻愛飛峰到腳隨。
飛峰斜落是龍腳,腳上星峰一邊卓。
真龍平處無星峰,兩邊生峰至難捉。
背斜面直號飛峰,此是真龍夾從龍。
一節星峰一節插,兩節腰長號寬峽。
峽長繞出真龍前,背后星峰又可憐。
到此狐疑不能釋,請向真龍尋兩邊。
兩邊起峰為護從,正龍低平最貴重。
星峰兩邊轉前揖,揖在穴前為我用。
問君州縣真龍身,大浪橫江那有峰。
起峰皆是兩邊腳,去為小穴為村落。
如此尋龍看兩邊,兩邊生腳未為偏。
正身繞卻中央去,破祿文廉做關護。
關攔定局有大小,破祿兩星外攔是。
祿存無祿做神壇,破軍不破為近關。
善尋大地尋關局,關局大小水口山。
大凡尋龍要尋干,莫道無星又無換。
君如不識枝干分,每見干龍多延蔓。
不知干長纏也長,外州外縣山為伴。
尋龍千里非迢遞,其次五百三百里。
先就與圖觀水源,兩水夾來皆有氣。
水源自是有長短,長作軍州短作縣。
枝上節節星辰換,干上時時斷復斷。
分枝劈脈散亂去,干中有枝枝復干。
凡是枝龍長百里,百里周圍作一縣。
百里各有小干龍,兩水夾來尋曲岸。
曲岸有水抱龍頭,抱處好尋氣無散。
到此先看水口山,水口交牙內局寬。
便就寬處平處覓,左右周圍無空間。
斷然有穴在此處,更看朝水與朝山。
朝山與龍一般遠,共祖同宗來作伴。
客山千里來作朝,朝在面前為近案。
如是朝迎真有情,將相公侯可立斷。
尋得真龍不識穴,不識穴時總空說。
識龍識穴始為真,下著真龍官不絕。
真龍藏穴幸難尋,惟有朝山識幸心。
朝若高時高處點,朝若低時低處針。
朝山亦自有真假,若是真時直來也。
若是假朝山不來,徒愛尖園巧如畫。
若有真朝來入懷,不必尖園如龍馬。
但要低昂起伏來,不愛尖傾直去者。
直去名為墜朝山,雖見尖園也是閑。
比如貴人背面立,與我情意不相關。
亦有橫列為朝者,若是橫朝似衙喏。
前山橫過腳分枝,枝上作朝首先下。
首下作峰或尖園,只只來朝列我前。
大作排班小衙列,如魚駢頭蠶比肩。
朝余卻去作水口,與我后纏兩相湊。
交牙護斷水不流,不放一山一水走。
到處尋穴定明堂,明堂橫直細推詳。
明堂已向前篇說,更就此篇重辨別。
明堂惜水如惜血,穴里避風如避賊。
莫令凹缺被風吹,莫使溜牙遭水劫。
橫城寬抱有垣星,更以三垣論交結。
交結多時垣氣深,交結少時垣氣泄。
長垣便是橫朝局,局心便是明堂山。
鉤鈐垂腳向垣口,北面重重尊圣顏。
大抵山形雖在地,地有精光屬星次。
體魄在地光在天,識得星光真精藝。
問君如何辨明堂,外山包裹內平洋。
也有護關亦如此,君若到此細推詳。
時師每到護關里,山水周回秀且麗。
躊躇四顧說明堂,妄指橫山作真地。
不知關峽自周回,只是護關堂泄氣。
泄氣之法妙何觀,左右周回外無闌。
此是正龍護關峽,莫將堂局此中看。
與君細論明堂樣,明堂須要之元放。
明堂繞曲如繞繩,繞在穴前須內向。
向內之水抱身橫,對面抱來弓帶樣。
上山下來下山上,中有吉穴隱形向。
形若真時穴始真,形若不真是虛誑。
虛誑之山看兩邊,兩邊虛穴也如然。
外纏不轉內托反,此是貴龍形氣散。
龍虎背后有衣裙,此是關攔拜舞袖。
雖然有袖穴不見,官不離鄉任何受。
貴龍行處有氈褥,氈褥之龍富貴局。
問君氈褥如何分,龍下有坪如龜裙。
比如貴人有拜席,又如僧道壇具陳。
真龍到穴有裀褥,便是枝龍也富足。
此是神仙識貴龍,莫道肥龍多息肉。
瘠龍雖是孤寒山,也有瘠龍出高官。
肥龍雖作貴龍體,也有肥龍反凌替。
問君肥瘠如何分,莫把雌雄妄輕議。
大戴亦嘗有此言,雞谷為牡低伏蹲。
岡陵為牡必雄峙,不知肥瘠有殊分。
漢儒以山論夫婦,夫山高峻婦低去。
此是儒家論尊卑,便似龍家雌雄語。
大抵肥龍要瘠護,瘠龍須要肥龍御。
瘠龍若有裀褥形,千里封侯居此地。
敢將禹跡來問君,輿圖之上有細尋。
論龍論脈尤論勢,地勢如何卻屬坤。
若以山川分兩界,黃河川江兩源分。
其中有枝濟與洛,淮漢湘水亦長源。
干中有枝枝復干,長者入海短入垣。
若以干龍論大盡,太行碣石至海壖。
南干分枝入河內,河北河東皆不背。
又有嵩山入韋嶺,又分汝穎河流吞。
蔥嶺連綿入桂連,又入衡陽到江邊。
其間屈曲分劈去,不知多少枝葉繁。
又分一派入東海,又登采石會為垣。
一枝分送入海門,干龍盡在江陰墳。
若以干龍為至貴,東南沿海天子尊。
如何星垣不在彼,多在枝龍身上分。
到彼枝干又難辨,枝上多為州與縣。
京都多是在中原,海岸山窮風蕩散。
君如要識枝干分,更看疑龍中下卷。